【消委會】兩大超市疫市加價1.9% 罐頭食品升近2成為最高
發布時間: 2021/04/15 11:33
最後更新: 2021/04/15 13:32
疫情打擊經濟,市民在購買日用品或食品時都更加精打細算。消委會公布2020年度超市價格調查,檢視本港2間大型連鎖超市共230項貨品的總平均售價,發現在經濟低迷下仍較前一年上升1.9%,當中近65%超市貨品平均售價升幅超越整體通脹(0.3%),當中罐頭食品的總平均售價飆升近2成,而急凍食品亦上升1成或以上,至於食米更連續3年加價。
消委會檢視本港2間大型連鎖超市共230項貨品的總平均售價,當中有147項的升幅高於整體通脹的貨品中,佔總體65%。當中「罐頭食品」的總平均售價為升幅最高,達約2為。當中以「罐頭肉」的總平均售價升幅最為顯著,達25.1%。升幅最高的貨品依次為「長城牌火腿豬肉198克」(32.7%)、「天壇牌火腿豬肉397克」(27.8%)、「 長城牌火腿豬肉340克」(25.1%)、「皇滋味減鹽火腿午餐肉340克」(23.7%)、「水仙花牌五香肉丁142克」(22.8%)和「梅林優質火腿午餐肉340克」(21.2%)。
另外,「麵包╱蛋糕╱麵包醬」大類在去年的總平均售價上升6.4%,為年內升幅第二高的貨品大類,其中「包裝蛋糕」組別的升幅最高達 13.3%。
急凍食品方面,其總平均售價上升5.4%,當中有4成貨品的平均售價更升逾1成,當中「東東鮮蝦雲吞皇10粒170克」的平均售價升幅更達19.9%;另外4款「急凍肉類」中,亦有3款平均售價上升逾1成,其中「CP蜜汁雞翼230克」在2019年已上升7.4%,去年再上升10.3%。
至於疫情初期市民大量搶購的食米更連續3年加價。「食米」被分類為「糧油食品」類別,該類別的總平均售價上升3.4%,「食米」的總平均售價繼2018年及2019年分別上升10.7%及8.5%後,在去年再升4.7%。9款的食米中,有7款的平均售價在過去3年持續上升,例如在去年升幅較大的「金象牌頂上茉莉香米5公斤」,在2017年的平均售價為$52.9,在2018年及2019年則分別上升至$60.7及$65.9,而去年更上升至$73.8,其去年的平均售價較2017年上升了39.5%。
不過,部分貨品或受防疫措施和旅客減少影響而令年內的平均售價下跌。其中跌幅最大的一類貨品是「奶粉╱嬰兒尿片」,總平均售價下跌1.6%,消委會相信是與去年訪港旅客大幅減少有關。
消委會指出,過去一年疫情嚴重打擊經濟,失業率亦屢創新高,呼籲超市集團負起更大社會責任,避免調高糧油食品等日常必需品的價格,同度艱難時刻;而消費者亦應貨比三家,精明格價。
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亦言,疫情令本港經濟環境轉差,超市在這段時期仍加價,令市民百上加斤,生活構成壓力,促超市﹑供應商﹑生產商等以嚴謹態度衡量加價調整。
更多消委會報告,即睇:https://bit.ly/3s5Bf77
5,000元電子消費券料暑假登記,即看申請資格及登記方法:https://bit.ly/3uOA7pT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記者:郭詩詩